2024
12
21
首頁 >口述歷史> 澳門老街道——得勝馬路(Estrada da Vitória)

澳門老街道——得勝馬路(Estrada da Vitória)

圖/文:澳門口述歷史協會

得勝馬路位於澳門半島松山南麓,歷史悠久,由東望洋斜巷起,至二龍喉街止。

 

街道建置

得勝馬路於1905年命名, 因路旁的得勝花園而得名。從1925年【1】至今,該街道地理位置便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但是在1905年的街道名冊上卻有這樣的記載:“Começa na estrada da Flóra e acaba na fonte da Inveja.”【2】中文意思是從二龍喉馬路(今士多紐拜斯大馬路)到“嫉妒之泉”,即“二龍喉噴泉”,今位於二龍喉花園。根據上述資料顯示,得勝馬路創建之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街道。但是如今的得勝馬路確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古今街道位置差別很大。按照1905年街道名冊的說法,昔日的得勝馬路與如今的二龍喉街位置一致, 但這一說法根本就不可信。因為在1957年及1993年的街道名冊並未見到“二龍喉街”曾被稱作“得勝馬路”;且從現今的澳門地圖上可觀察到, 二龍喉馬路與今天的得勝馬路本該是平行的,二龍喉街在二者之間。故而筆者非常質疑1905年街道名冊對得勝馬路的描述,很可能是市政廳在統計街道時,不慎將“東望洋斜巷”寫成了“二龍喉馬路”。當然以上這一結論也僅僅是筆者自己的猜測而已,但得勝馬路曾經是否為東西走向,今已不可考。

 

得勝馬路

得勝花園

得勝馬路得名於得勝花園,花園的名字來自澳門歷史上一次非常著名的“葡荷澳門之戰”。以“得勝”命名花園和街道的名字就是為了紀念1622年澳門葡萄牙人在該處擊退荷蘭人入侵的偉大事蹟。據說17世紀初,荷蘭軍隊多次滋擾澳門,至1622年還出動七八百人,分乘十多艘艦艇進襲,在劏狗環登陸,直抵二龍喉附近,即今得勝花園所在地,遭在澳葡軍反擊,一敗塗地。“這次勝利鞏固了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地位,為了炫耀勝利,他們把關押荷蘭俘虜的地方稱作‘荷蘭園’,把與荷蘭人作戰的地方稱作‘得勝馬路’,旁邊的一座花園也成了‘得勝花園’。”【3】

 

該花園建於19世紀末葉,位於士多紐拜斯大馬路與得勝馬路之間,坐落於昔日“花士古打監麻新路”的地段上。關於該花園的創建年份,《澳門編年史》有以下記載,澳門土生葡人富商勞倫索.馬葵士(Lourenço Caetano Cortela Marques)“1865年被選為議事公局副主席,1871年任主席。同時還擔任華務司理事官。任議事公局主席時,命令建立紀念抵抗荷蘭進攻獲勝的得勝花園。”【4】由此可知,得勝花園於1871年創建。

 

該園早期被稱為“懊悔者之園”,不久又先後改稱“勝利之園”及“得勝前地”, 又因曾於華士古達加瑪連成一片,故俗稱“新花園”。其實得勝花園是將“得勝前地”重新整建而成。 1622年6月24日,澳門葡萄牙人重創企圖入侵的荷蘭士兵,令其落荒而逃。自此,澳門回歸前的每年的6月24日,便成為澳門重要的紀念日——澳門城市日,回歸後被取消。因為這天正是聖若翰日,即天主教聖人洗者聖約翰(St. Joao Baptista)的誕辰,當地人附會他曾顯聖助戰,尊為“澳門主保”,在議事亭內設祭壇,立聖像。

 

得勝花園

得勝花園(約1910年),Album Macau 1844 – 1974

 

得勝花園不失為一個旅遊的好去處,花園面積比較細小,僅約2000平方米,方橫十餘丈。園內設有小型兒童遊玩設施,並備有長椅多張,供遊人歇息閑坐;園中遍佈花草,並植有法國松樹,雅致整齊,亦堪供觀賞。澳門一些老居民可能會記得得勝花園曾有過一座闊大的噴水池。這座噴水池建築獨特,水池中央用石柱支起一支直徑近三米的石碟子,滿溢的水自碟邊如簾洩落,淙淙有聲。後來公園改建,噴水池也就被拆掉,變成了今日所見的紀念碑,碑上詳細記載了1622年澳葡反擊荷蘭人的英勇事蹟,讀之令人深思。在喧囂的市區中,得勝花園不失為一處令人呼吸清新氣息的好地方。

 

得勝紀念碑

對於“葡荷澳門之戰”的勝利,澳葡當局為記其功,對許多參與戰鬥的黑人予以自由權利,同時為紀念此次戰役“得勝”,於1871年澳門市政廳在當年龍田、龍環村的地段豎立碑紀念。如今這塊八角形柱狀的“戰勝荷蘭紀念碑”就坐落於得勝馬路旁的得勝花園。該石碑在花園中的位置,昔日是一山坑;據王文達在《澳門掌故》中的說法, “一直來至一處山坑,迺大龍泉及二龍泉匯流之處,聞常村人多在此浣衣者,荷軍之炮軍被阻,致未易再前進。此處,即今之得勝花園紀念碑所立之地址也。”【5】 因該處山坑為大龍泉與二龍泉的交匯處,故後來在這裏開闢一噴水池,直到得勝花園改建,才將其拆掉,豎立起今日的紀念碑。

 

“1862年6月25日,應管理華人事務官勞倫索.馬葵士的倡議,議事公局召開會議討論得勝花園紀念碑設計方案以紀念1622年反荷蘭入侵勝利。”【6】   該紀念碑便是“戰勝荷蘭紀念碑”,於1864年在里斯本建成。後在1870年,蘇沙總督主持了得勝紀念碑的奠基儀式,該處亦由此稱為得勝廣場,當年荷蘭人是在此處退卻的,後人稱其為“懊悔者之園”。翌年3月26日,蘇沙總督在得勝廣場主持勝利紀念碑落成儀式,並將得勝紀念碑豎立在得勝花園內。

 

該碑以花崗岩製成,四周有鐵欄杆保護,頂端有一個盾形的葡萄牙王室徽章,徽章下方是一個基督十字架, 十字架周圍刻寫著“以天主聖名之城的名義”。而紀念碑的正面則記載著葡人戰勝荷蘭人入侵的歷史;石碑的背面則刻著“一個小小的石制十字架在此處紀念葡萄牙人的英雄業績,1864年市政廳命令在此立碑” 。勝利紀念碑建成於1864年,但卻是在1871年才由澳門總督親自豎立在得勝花園中。

 

如今,該紀念碑成為得勝花園中一處亮麗的景點,也吸引了很多遊客去一窺視這一碑石的“廬山真面目”。

 

【1】澳門市政廳:《Cadastro das Vias e Outros Lugares Públicos da Cidade de Macau》,澳門Typographia Noronha出版社,1925年,191頁。原文為:“Começa na Calçada do Gaio em frente da entrada da Rua Nova à Guia ,e termina na Rua da Fonte da Enveja, em frete do portão laterral do Jardim da Flora.”

【2】澳門市政廳:《Cadastro das Vias Publicas de Macau》(1905年版),澳門Typographia Noronha出版社,1906年,51頁。

【3】陳多等編著:《澳門縱橫》,新華出版社,1999年,178頁。

【4】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主編:《澳門編年史》(第四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2109頁。

【5】王文達:《澳門掌故》,澳門教育出版社,1999年,260頁。

【6】(葡)施白蒂 著、姚京明 譯:《澳門編年史:19世紀》,澳門基金會,1998年,148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