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九澳情
圖/文:澳門口述歷史協會
幾百年前,九澳村已有人居住,先輩們在今天水泥廠一帶以漁、農過活,在海灣一帶居住,爾後才遷到偏內陸地方居住。九澳村聚居了祖籍廣東省梅縣的客家人,並開始在九澳村發展了客家人獨特的客家文化,例如吃盆菜等。
張國財說,雖然近年九澳村民漸遷到氹仔或澳門,但生於斯,長於斯,思念故地的情懷是不會改變的。
我叫張國財。我們的先祖的生活非常艱苦,由於是孤島的關係,交通非常不便。從舊日地圖所載,路環不及九澳開展得早。從縣誌有“九澳”所載起,幾代以後才有“路環”名稱的出現;在此之前,整個島都屬於九澳的,叫“九澳角”。
與世隔絕
幾百年以前,九澳村已有人居住,其先輩在今天水泥廠一帶以漁、農過活,在海灣一帶居住,爾後才遷到偏內陸地方居住。農地耕種,以及依靠海濱地方打漁維持生活,這樣的生活很艱苦的,可說是與外間完全隔絕,交通也基本終止。當時沒有車輛,也沒有大橋,過澳門或其他地方都要自己撐艇。我們也會運農作物,或是養的雞、豬到其他地方賣。賣了,便有錢維持生活。
紗紙地契風波
1910年左右,澳葡政府的勢力伸展到路環,更逐漸來到九澳。當時九澳沿海一帶時有海盜,澳葡政府著當地村民協助抵抗;我們手無縛雞之力,政府便派幾個兵,在九澳村起一個棚寮,給村民發幾枝槍,遇有海盜便跟士兵一起對抗。
在初期,村民當然叫好,因為對自己生活有些保障。後來紮營日子久了,葡兵勢力開始龐大,便把居民的槍收回了。再後來,澳葡政府漸漸要求農民納田稅、地米,最終便引發紗紙地契是否有效的問題。
當時的澳葡政府納稅紙上的條文,把九澳村的土地寫成是村民向政府租用的,政府不要求沒收土地,而是“土地要每年經政府分發給村民,若政府要收回土地,則需無條件收回”。
九澳居民發現被騙了,因為土地是先輩用錢買回來的,且有紗紙地契作證,於是我們便不納地米、稅項了。
經過一番斡旋,村民們據理力爭,澳葡政府最終放棄納稅收地的念頭。
但在斡旋的過程中,政府曾實施過系列政策,例如禁止村民上山斬柴,若有發現便把村民拉去坐牢。若抓不到人,而又證明到曾有村民上過山斬柴的,便把村長拉走,代替斬柴者坐牢。那段時間是人人自危。
為民著想
儘管澳葡政府對九澳村民有所壓逼,但當中亦不乏關懷照料。澳門有兩個時期是難捱的,一個是日本人企圖侵澳時期,是非常混亂,生活很艱苦的。另一個則是國家與蘇聯決裂時,要還清對蘇聯所有債項,當時是沒有糧食運到澳門的。當年帝汶是葡國殖民地,澳葡政府設了一個政策,提供半年糧食或一年伙食給九澳村民,讓他們到帝汶那邊工作養家;待他們有了生產力後,才停止給村民發放糧食。
填海時期,由南灣鬥牛場到佑漢附近,全是新填海地,未有人開發。政府說了一句,“將來開發成功的土地都屬於你們的”,著我們離開九澳村到外面尋求生路。雖然最後我們都沒有跑到澳門去,但政府的關懷我們是知道的。
到了後來,氹仔市政局長斯雅拔,把整片沿海地區,由今天的油庫起,一直到石排灣水庫,送給九澳當殖蠔區。殖蠔區的蠔開採了以後,九澳的經濟不就有了。
縱然土地紛爭一事對村民所傷害有甚,但澳葡政府在關注民生上亦算有所施為。
廟慶氣氛濃
跟路環、氹仔一樣,九澳村也有自己的廟宇。九澳村築有三聖廟、土地廟,廟慶時會演神功戲、打醮等。隨著人口漸少,廟慶氣氛相對淡化從簡,但農曆五月十三的三聖廟賀誕仍舊熱鬧精采。觀音、土地、三聖、社公,九澳村村民一律都信奉,觀音誕會拜觀音,土地誕也會拜土地,神壇也會起,過時過節全村人都會逐位元神去進行參拜。
三聖廟的三聖,分別是洪聖、譚聖和關聖。但譚公誕時,村民多會到路環譚公廟拜譚公,反之三聖廟的譚公誕比較冷淡;但也曾在九澳舉行過兩次大型譚公誕。
興辦教育
在學校方面,今天的九澳村有九澳雷明道學校,昔日曾經有過塵封了的“九澳學校”。“九澳學校”創校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校址就是今天澳門九澳村民互助會會址所在地,後來得到澳葡政府協助,在原校址後面的一塊空地建了一所較有規模的學校,將“九澳學校”遷址到該地,至八十年代正式結束。
當時九澳學校只有小學,學生念完小學畢業又繼續念小學,沒法子,因為沒有中學。若按課計算,我們是念到初中了,但只能稱小學程度。
當時學生是白天工作晚上讀書,老師的質素很好的,從澳門或內地跑過來九澳教書,爾後也有留在九澳生活的。
我的童年時期都在田耕中渡過,環境雖然艱苦,但我們都沒有放棄。
善待歷史痕跡
將來九澳村會發展如何?我認為昔日麻瘋院的位置可重新修葺,這樣一方面回應政府發展旅遊事業的計畫,另一方面是希望有價值的東西能讓人們留意與正視。麻瘋病院一帶,荒廢了二三十年了。那邊有許多歐陸式建築,是西洋人在三四十年時建的。現在澳門回歸了,特區政府不妨考慮把它修葺好,然後開發為新的旅遊點。
溫馨九澳情
傳統以來,我們九澳村的生活,村民關係都很融洽,以兄弟相稱的。你的孫子也會叫我做爺爺,我的哥哥其他人也會跟著叫哥哥,是整個大家庭式的。每年會慶、三聖廟賀誕擺酒等,即使住在其他地方,如香港、外國等的村民都會跑回來,高高興興的擺三四十席,大家一起吃盆菜,最是熱鬧。
現在我擔任“澳門九澳村民互助會”理事長。近年來,很多九澳村民逐漸遷到氹仔或澳門,但生於斯,長於斯,思故地的情懷是不會改變的。
我自1993年搬到氹仔居住,但這些年,我每天都會返回九澳村,與留居的幾十位村民一起“把茶話舊事”。
身為“澳門九澳村民互助會”理事長,我自己有兩大心願,一是建築好九澳墳場,二是修葺好土地廟宇。墓地方面,我在2006年已經發展了,修葺土地廟的事也剛好完成了。現在這兩件事都做好,我也算是功德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