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3
29
首頁 >媒體報導> 五百年望廈滄桑

五百年望廈滄桑

五百年望廈滄桑

望廈,位於澳門半島西北部,又名旺廈、望霞,是澳門一條著名古村落。張甄陶著《澳門圖說》載:“出關閘五里為望廈村,設縣丞分駐其地。”印光任、張雨霖的《澳門記略》載:“關閘稍南為望廈村,有縣丞新署。”為加深社會大眾關注認識望廈,藉着政府銳意活化望廈社區設施的契機,澳門口述歷史協會舉辦是次為期兩周的“望廈五百年”專題展覽,向公眾剖析望廈的肌理脈絡。

望廈成村的由來

然而,望廈何時稱“村”,我們可以根據趙家客廟石牌的記載,推敲出望廈開村的年代約為明洪武十九(一三八六)年。然而本澳歷史學者湯開建考證望廈村的開村時間,大約在明嘉靖二十七至三十二年之間(一五四七~一五五三),至一六二七年澳門城牆建成之後,望廈村在城牆以北,村的範圍逐漸清晰。

及至清乾隆八(一七四三)年,清政府應兩廣總督策楞奏請,移澳門縣丞衙署到望廈村,專責處理澳門的華洋事務。此縣丞衙署隸屬於澳門海防軍民同知(簡稱澳門同知),屬香山縣管轄。其後,望廈村從早期的五百餘戶,約二十多條里巷,逐漸發展成澳門半島的大村落,街巷達一百三十多條。

今天,昔日的望廈村已成為馬路縱橫、大廈林立之市區,是澳門住宅區之一。在城市化的過程中,經濟結構、生活方式逐漸出現新的城市特徵,市政設施得以改善。儘管村貌已面目全非,但這裡依然有一些歷史遺跡如廟宇、宗祠等保留。

圖文並茂見滄桑

展覽以望廈五百年的歷史演變為主題,運用史料、古地圖及舊照片,圖文並茂展示望廈從華人村落到葡人侵佔,再到高樓林立的變化過程。展覽分為“望廈起源”、“村名源流”、“村界變遷”、“村史留痕”、“望廈蛻變”、“望廈今貌”及“望廈名勝古蹟”七部分,內容豐富。

據口述歷史協會副理事長阮世豪介紹,協會自二○一三年起,就已廣泛蒐集各種望廈史料和歷史圖像,最後整理出近二十萬字的研究報告,其後摘取精要部分,籌辦是次展覽。也得益於文創綜合服務中心借出展覽場地,該處恰好是望廈村昔日範圍,意義尤深。

為隆重其事,“望廈五百年”專題展覽於六月三日在美副將萬基工業大廈文創綜合服務中心內舉行開幕式,邀請到澳門博物館館長呂志鵬、歷史學會理事長陳樹榮、歷史文物關注協會理事長鄭國強、文創綜合服務中心執行董事吳慧群、該會副理事長阮世豪主持。

華洋雜處貌依稀

雖然在城市化進程中,人們只能從歷史圖片中一窺望廈的原貎,不過我們依舊可從區內的一些歷史遺跡中,想像到望廈村阡陌農地,人丁興盛的情景。

協會研究員胡雅琳表示,村落最興盛時有街巷一百三十多條,範圍大約是今日的俾利喇街、爹利仙拿姑娘街、美副將大馬路、雅廉訪大馬路、布巷、蛤巷、田螺里等街巷。今天雖然村已不在,但遺跡依舊,這裡曾出現過不少對澳門歷史有重要影響力的人、事和物。例如美副將大馬路的普濟禪院(觀音堂)是澳門最大的禪院與最具規模的廟宇,有三百六十年歷史,也是中美在鴉片戰爭後,簽署《望廈條約》的所在地,同時提督馬路與關閘橫路交界處的蓮峰廟,也是昔日望廈村的範圍。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望廈村今天的大約範圍,不過自明朝起,望廈已是本澳一個重要古村落,村民多為外來人士,它與葡人居留地“天主聖名之城”隔牆相望,至今仍保留不少古蹟和遺址。

南遷移民漸繁衍

協會副會長駱嘉怡介紹,望廈村乃澳門一古村落,村民多屬閩潮人氏,遷移自福建廈門。有民諺稱,“未有望廈村,先有何家祠。”望廈村成村的一大因素是外來遷移人口,且多閩潮人氏,如上述何氏族人。後來趙氏族人也於明朝末年入住澳門,後又有部分閩潮人氏移居於此,生息繁衍而漸成村落。

最初,望廈村村界模糊不清,後經考證,自一六二七年,澳門葡人建成城牆,城市界限清晰,城牆以南為城市,稱澳門;以北為華人村及農耕地,稱望廈村。直至十九世紀中葉,望廈村的東南至龍田村,西南至新橋村,北靠望廈山,東臨螺絲山。直到十七世紀後半葉,望廈村的村界向北延伸到關閘,向東延伸至馬交石。直至二十世紀初,隨着美副將大馬路的修建,望廈村遂消失於歷史長河中。

望廈村曾是澳門重要的行政村落,但在十九世紀中期,村中許多紋理、脈絡遭受人為的無情破壞,開闢成馬路和工業廠房。因此,保育能見證望廈村城市脈絡發展的廟宇、宗祠等建築尤為重要。阮世豪表示,期望政府多方面考量在城市發展與文化保育之間的平衡點。

梳理研究編成冊

縱使今次“望廈五百年”專題展覽只有短短兩周,不過自開幕以來,得到社會各團體的關注,尤其是吸引一批青少年,豐富了他們對本土歷史文物的歸屬感。像“廣大中學史地學會”一班同學和老師來參觀,他們藉由觀看內裡的圖片資訊,加深了自身認識澳門古村落的歷史氛圍。不僅如此,今次展覽得到會方和場地贊助單位的大力宣傳,也吸引到該區不少望廈老街坊到來,和協會人員促膝長談,細訴往事。

展覽閉幕後,口述歷史協會藉着“望廈熱”餘溫,六月十八日在展覽場地舉辦“蓮峰山下:望廈村歷史與發展規劃座談會”,由協會負責人牽頭,廣泛邀請本澳歷史、文化、建築、城市規劃界人士和公眾深情互動對話。阮世豪表示,協會抱持開放態度吸納大家意見,期望能為政府合理規劃望廈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後續會在前期研究報告和收集座談會意見的基礎上,展開望廈古村落的口述歷史研究計劃,訪談望廈老居民,深化落實研究方針,並梳理研究成果,公開發佈編輯成冊。

文、圖:靜 心

13501896_10154321840194839_4499513347718130581_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