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人疫境自强互助
澳門人疫境自强互助
澳門日報 2020-03-08 第C08版:澳門街
資料鏈結: :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0-03/08/content_1419519.htm
文、圖:子 凡(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居民為響應政府呼籲,乖乖留在家中,減少外出。正因為長期居家,有親子瀏覽公共圖書館網站自學,有藝術工作者、音樂人及美術界人士等紛紛創作向前線醫護人員致敬,也有學生撰寫文章抒懷,亦有團體以接龍方式傳達祝福。不管形式如何,皆表現澳門人萬眾一心、共同抗疫。
資訊平台助大學生
與早年超強颱風“天鴿”及“山竹”等虐肆本澳情況不同,是次肺炎疫情時間長、影響大,無人能獨善其身。以前線醫護為例,重點醫院醫護人員固然為抗疫防疫忙個不停,社區醫生同樣肩負使命。新青協信和醫療中心行政主任張志雄有感而發稱,抗疫期間,屢次感受到政府為公眾打下的“強心針”。在應診過程中,收到很多居民的正面反饋,大都對政府實行的口罩保障計劃及系列措施大表讚賞。本澳持續廿多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有賴全澳居民同心抗疫。綜觀近日政府部門及各行各業陸續復工,希望大眾珍惜得來不易的防疫成果,繼續堅持少外出,共同打贏這場戰疫。
張志雄冀大眾珍惜防疫成果
疫情關係,當前高校及中、小、幼以至託兒所等未能復學。新青協大專事務委員會主任梁恩祺直言,外地升學的大學生無不受疫情影響。作為生涯規劃發展師,她與學生一起密切關注各地復學消息,收集並梳理大量資訊,希望藉此為各地學生提供一個獲取正確資訊的平台,幫助學子時刻了解復學安排。她認為疫情對大三、大四的同學影響最大,原定實習、畢業等安排將面臨延遲。
整合資訊便民抗疫
她深感學子在面對升學政策的不定時變化等各種措施時,表露出徬徨和焦慮,為此要給予情緒疏導,走出低谷。這段時間,支援大學生無疑是一項挑戰,會充分運用個人專業知識,與現時工作互相配合,幫助學生度過“疫”境。
梁恩祺設平台助學子了解復課
近期每天傍晚政府都會舉行官方抗疫發佈會,參與青年團體抗疫文宣工作的青年工作者廖潤賢稱,作為一名從事文宣工作的青年,不能奮戰於防疫的第一前線,但可執筆寫字,在文宣方面助社會抗疫。
二月一日起,他每天根據政府新聞發佈會的重點內容,及時整理各類民生資訊,製作各種圖文包並上傳互聯網。他認為這項工作極好,讓足不出戶的居民能第一時間接收各種資訊,避免混淆視聽,為社會傳遞防疫資訊的正能量。但願疫情盡快退去,黎明早日重現。
廖潤賢參與文宣抗疫
學生文創傳正能量
中學生抗疫期間在家學習外,不少人主動撰寫歌頌前線醫護人員及好人好事等感人文章,於朋友圈互勉。其中培正中學於“停課不停學”期間,中文科特別設計不少與抗疫有關的教學內容。該校中文科主任麥芷琪稱,部分初三級學生,以圖文並茂方式表達對前線崗位人員的感謝之情。也有同學撰寫感人文章抒懷,認為“抗疫是一段艱辛的路,因為對抗病毒不容易,每天要和時間賽跑,認為醫護人員是這條路上的逆行者”。另有同學這樣寫道:“那些每天不辭勞苦,為我們健康着想的清潔員工,他們就像是一塊保護城市的護盾,手中的消毒瓶猶如揮動着的一把利劍,默默地為巿民去除病毒”。
部分高中同學特別撰寫《武漢肺炎有感》,詩文如下:“瘟神桀驁江城裡,謾使人寰遍苦吟。但幸深諳醫術者,逆行路上秉丹心。”配以另一名同學的設計圖,以此形式表達心中的所思所想。
培正高中生以詩司抒懷
初中生以圖文向前線人員致敬
有多個團體近期陸續開展藝術創作行動,響應中國美術家協會向全國美術工作者發出同題創作的號召,各自以藝術形式謳歌國家及本澳抗擊疫情中的英雄事蹟。如澳門福建婦女聯誼總會等團體,透過組織在家的會員及家庭成員等,以接龍方式向武漢傳達最真切的祝福,心連心形成暖流,表達出“口罩相隔心不隔”的美好祝願。另有部分高校學子跨時空合唱,為抗疫人員加油,令人感動。
陸曦水彩畫《向您們致敬!》
澳門福建婦女聯誼總會 為武漢加油
籌備疫後訪談紀錄
鼠年開首,社區即爆發疫情,澳門口述歷史協會為記錄這段歷史,已啟動“澳門公共衛生——社會記憶”口述研究項目。協會副理事長陳淑怡表示,該會一直重視社會重大歷史事件的口述歷史研究,曾嘗試透過搜集口述史料,保存重大社會事件的歷史發展進程。如一七年發生“天鴿”風災後,翌年開展“澳門災難口述歷史研究計劃”,安排訪談員及協調員訪談經歷過“天鴿”影響的本地老居民,及參與前線工作人員共十一位,整理訪談稿十餘篇,總計逾十萬零五百六十字,去年舉辦了“澳門風災記憶展覽”,致力於發掘出澳門人的記憶往事。
綜觀是次肺炎疫情,不僅是澳門事件,更是影響着全國以至全球的公共衛生危機,必然成為社會共同記憶。協會參考過往口述訪談經驗,決定啟動該項口述研究項目,紀錄歷史與畫面。陳淑怡認為,特區政府在防控疫情工作上反應快速,減低影響。在民間共同抗疫上,表現出澳門人的新面貌,反映着珍貴的精神傳統,如居民積極響應政府呼籲,減少外出,不聚集,處處有着為他人着想的集體意識。前線人員如醫護、警員、消防員、傳媒、保安、清潔人員等不同職業人士堅守崗位,這些優良傳統都值得記錄。待疫情過後,協會將對參與抗疫的重要工作人員及經歷過事件的相關人士開展訪談工作,全面記錄澳門人共同抗疫的重大社會事件,更好彰顯本地人的優良傳統與精神面貌。
陳淑怡談疫後口述史料工作